疫情爆发以来,总院所属玻璃科学研究院研发的“黑科技”——硫系红外玻璃,战胜难题、全力保供,牢牢筑起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地”。
科技防疫,我们在行动
2020年1月27日,玻璃院陆续接到武汉红星杨科技有限公司、烟台艾睿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中科院长春光学细密机械研究所等多家红外成像和红外测温用户共2000余套红外镜头的订单。玻璃院组织员工战胜难题,正月初三返岗复工,经由一连多天的加班加点,已经生产供应900余套高精度红外镜头。
经由红外镜头配套的非制冷人体快速精准筛查红外热像仪,可以对视场内多个职员举行快速体温检测与筛查,有用降低交织熏染危害。现在已经应用到武汉(协和医院)、广州白云机场、成都(东站、北站)等疫情筛查一线中,筑起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地”。
“黑科技”,着述用
以红外热成像手艺为原理打造的红外测温装备可在人群麋集区域对过检职员举行多点体温探测,只需距离3-4米即可对过往人群举行准确高效的筛查。
红外测温装备中的红外镜头,接纳8~12微米具有高透过率的红外硫系玻璃作为镜片,由于无热化定焦,可以快速和准确地丈量人体温度,测温规模-20℃~+120℃,测温精度±0.3℃。
硫系玻璃是一种特种玻璃质料,以硫族元素S、Se和Te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主要因素,对8~12微米红外波段具有高透过率,而在可见光波段透过率极低,因此看起来通体玄色,被称为“黑科技”。
十年磨一剑
由于硫系玻璃合成工艺的特殊性,2000年以前,只有一些西欧蓬勃国家掌握并垄断着硫系玻璃的制备手艺,并将其在敏感的军事领域推广应用。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国防建设的急需以及质料研发手艺的前进,2000年以后海内硫系玻璃驶入研发和应用的快车道。
上世纪八十年月末期,总院最先着手开展硫系玻璃的研究事情,由于需求牵引缺乏以及手艺成熟度不敷,该质料的研发一经有一段时间处于障碍状态,直至2009年尊龙凯时总院特种玻璃团队重启硫系玻璃的研发事情。
2010至2018年,该团队在硫系玻璃的质料提纯手艺、熔制手艺、成型手艺以及外貌镀膜手艺等方面举行一直的一连深耕,取得了一系列立异效果,最终实现了高性能硫系玻璃质料的研制和批量生产。
1.纯化手艺突破助力性能显著提升
通过反应器脱羟、质料提纯、除杂剂引入等手艺实现了硫系玻璃质料的高质量纯化,显著降低了情形杂质和水分对红外透过性能的影响,提高了质料整体红外透过率。
2.熔制手艺立异实现硫系玻璃高效制备
在海内首次提出了硫系玻璃熟料的气氛;と壑啤⒏杏尤热壑频仁忠,攻克了压实力氛条件下组分挥发控制、快速高效合成、机械搅拌均化、浇铸成形等要害手艺,突破了古板制备要领对硫系玻璃规格尺寸的限制,实现了大尺寸、高光学匀称性硫系玻璃的高效制备。
3.高精成型手艺包管应用生长
开展了硫系玻璃热压成型、细密模压以及增材制造等多种成型手艺的研发攻关,高精度、重大面型硫系玻璃光学元件的成型手艺极大推动了红外成像光学系统向低本钱、小尺寸和轻质化偏向的生长。
4.镀膜手艺攻关确保工艺稳固、性能可靠
作为一种高反、低硬度的光学质料,为了知足现实使用需要,硫系玻璃外貌需要镀制红外增透膜及防护膜等,可是受质料自己特征影响,硫系玻璃外貌镀膜相当难题,尊龙凯时总院经多年手艺积累和潜心研究,先后攻克硫系玻璃外貌低温沉积红外增透膜和防护膜的工艺,在红外长波波段的平均透过率突破96%,膜层工艺稳固、性能可靠。
历经十年的手艺攻关,尊龙凯时总院开发了系列硫系玻璃产品,并逐渐走出一条从“光学设计-玻璃制备-细密成型-外貌镀膜-镜头装调”的全工业链的生长蹊径,肩负国家种种攻关项目4项,累计获授权发明专利14项,并先后获得尊龙凯时集团手艺发明一等奖1项,中国修建质料团结会·中国机械冶金建材工会天下委员会团结揭晓的行业手艺刷新一等奖1项。